非常感谢读者对我们的支持!
在后台看到很多读者写的关于我们3月2日推出的文章《无缘之缘》的留言,深受感动!
特抽出其中一二与大家分享

不能留言的留言
——回陆芸 君《无缘之缘》
作者:王蛇
——回陆芸 君《无缘之缘》”
陆芸 君写《无缘之缘》一文,
这个“无缘之缘”,
有心有意,意味深长。
“无缘之缘”,其缘很妙——
表面交接无缘,
内在神牵有缘;
当时近看无缘,
后来远观有缘。
陆芸 君没有直接做江先生的学生,
神髓里还是江先生的私淑弟子吧。
关键还是
一个“敬”字。
学生有了对先生的敬,
私淑之,
就能学于无形之中,
学了形而上的道。
陆芸 君说,
当时读研选向,江先生
“在我心中那是神一样的存在”。
是说心存敬畏吧。
王蛇倒想到,
真先生或那时的先生的德性与专业之品位高远,
是有一些“神性”的,
就是说
先生的德性与专业高于或较高远高于一般人吧。
在此意义上,王蛇觉得,
受过良好教育,因而具有良好教养的人
是要不断提升自身,
走向这种“神性”,自然,
与“神性”渐行渐近更近,
离“兽性”渐行渐远更远,
此即真正的人性,
真正的人性、较高的人性是带有些许“神性”的。
这当然应该是一个自然过程,
做不得伪的。
世界上的宗教徒们大体如此吧。
他们是人,但走向“神”,
他们的人性带有“神性”,
因而比一般人性境界更高。
这大概是一种信仰的力量。

说到那个年代同济的教授们,
陆芸 君说:
“他们大多为人的立点高,学识渊博,文理兼容,学贯中西,出行风度飘然,出口幽默高雅,为人处世,谦逊柔和,都有些民国色彩,
是十分被后辈和学子们敬仰的校园风景。”
——
这种“民国色彩”是什么色彩?
是中国传统的“君子文化”与欧风美雨的“绅士文化”
两种文化融合熏染、
而呈现自然而高雅的人性色彩吧。
后辈学人所经“革命年代”或“高科技年代”,
缺少了人文文化的熏染,
人性色彩当然就没有这份淡雅。
先生们构成了
“十分被后辈和学子们敬仰的校园风景。”
是在说,这是真大学吧!
只有很牛的专业大咖,
只有片面的专业学习,
而缺少学品人品双馨的大师,
以及学生对真正大师的敬仰,
大学更多培器不培人,培医器不培医人,
大学就丢弃了自己的灵魂与根本使命。
陆芸 君说到“种子”:
“谁说当年那枚在同济种下的种子,没有在我后面的人生旅程上,悄然绽放呢。”
“种子”在这里,
是人生、专业职业的愿望或理想。
一个人,播下进而呵护培育
人生、专业职业的愿望或理想的种子,
在条件具备时,这粒种子
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种子”在这里,
也可以比喻为一代代、一个个老师,
他们都是种子,
良好教养的种子,
医学之医德医术的种子,
这些种子是可以长出
新的更多更好的种子出来的,
于是人类进步了,
民族进步了,
医学进步了,
同济进步了,
家族进步了,
家庭进步了。
有时间,我们读读《圣经》说的“种子”:
(加粗字体与字色,为作者所加)
芥菜种——
耶稣“又设个比喻对他们说:
‘天国好像一粒芥菜种,
有人拿去种在田里。
这原是百种里最小的,
等到长起来,
却比各样的菜都大,
且成了树,
天上的飞鸟来宿在它的枝上。’”
(《新约·马太福音》13:31-32)
——“天国”于我,非正宗解法,
解为一种德性,或一种灵魂、
一种精神世界、一种理想追求之类。
“芥菜种”很小,但可以长大,长成树。
“天国”是“芥菜种”,
“天国”的“芥菜种”会长大,
这很高大上。
一种愿望或心愿、一个念想、一件小事
也是“芥菜种”吧,
愿望心愿念想小事的“芥菜种”
也会长大,这很低小下,
也很平常很生活。
很可能,
那些个愿望心愿念想小事里,
有一种德性灵魂、精神世界、理想追求,
那是“飞鸟”的归宿吧。
我们不可忽略平常生活里的那些“小”,
小可成大。
那么,我们
究竟拿什么种子种在自己心田里呢?
一个父亲母亲,
究竟拿什么种子种在孩子心田里呢?
一个老师
究竟拿什么种子种在学生心田里呢?
一个团体集体
究竟拿什么种子种在其成员心田里呢?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究竟拿什么种子种在族人国民公民心田里呢?
整个人类
究竟拿什么种子种在人类每一个成员心田里呢?
一粒麦子(种子)——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
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
仍旧是一粒;
若是死了,
就结出许多子粒来。”
(《新约·约翰福音》12:24)
——种子有牺牲精神,
种子及其牺牲的价值在于
长出新的更多的种子,
死了的种子的生命
在新的种子里延续……
老师就是这“一粒麦子”即一粒种子吧,
江先生就是这样的种子!
学生就是结出的“许多子粒”即许多种子吧,
而且学生又成为老师,
又“结出许多子粒来”!
江先生的先生→
江先生→
戴水平 君、陆芸 君等→
戴水平 君、陆芸 君等的学生……
种子总会死的,
种子终究不死。
于是,
种子向死而生,
种子向生而生;
种子为死而生,
种子为生而生;
种子生而泰然
(“知止而后有定”),
种子死亦释然
(“止于至善”)——
所以,最终,
江先生“死”(种子之死)了,
葬礼从简!
撒种——
耶稣
“用比喻对他们讲许多道理,说:
‘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
撒的时候,
有落在路旁的,飞鸟来吃尽了;
有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
土既不深,发苗最快,
日头出来一晒,因为没有根,就枯干了;
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长起来,把它挤住了;
又有落在好土里的,就结实,
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新约·马太福音》13:3-8)
——基督传播福音如撒种,
听福音者内心如不同的地:
路旁、土浅石头地、荆棘或好土;
老师上课如撒种,
不同的学生听课如不同的土地:
路旁、土浅石头地、荆棘或好土。
老师撒下了什么种子?
撒在哪里了?
学生内心如哪一种地呢?
怎么会有这种地的?
怎么能有好种、好撒种人和好地?
种子生长——
耶稣“又说:
‘神的国,如同人把种撒在地上。
黑夜睡觉,白日起来,
这种就发芽渐长,
那人却不晓得如何这样。
地生五谷是出于自然的:
先发苗,后长穗,再后穗上结成饱满的子粒。
谷既熟了,就用镰刀去割,
因为收成的时候到了。’”
(《新约·马可福音》4:26-29)
——五谷生长,
播种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出于自然”,有自身的成长的规律,
人要顺其自然,有耐心信心,
不可急躁,不可失去信心,
不可如《孟子》言“拔苗助长”。
人的成长、人的专业职业成长、人的精神灵魂
(或如上述“神的国”,解为精神世界)
成长,亦如此。
陆芸 君心怀敬重,
表达了山高水长的先生风貌,
让后辈学人
审美赏之,心向往之,身修化之。
天上的星斗有看不见的时候,
而如江先生一般的启明星
只要
高悬在我们精神世界的天空里,
我们就不会迷失方向。
喔,江先生享年98岁,也是我们的榜样吧。
陆芸 君发此帖时,在您那儿已是深夜。
陆芸 君也多保重。
人生如渡河,愿君济百年!
江先生、先令尊令堂亦为之欣慰!
2019.3.2

读你写江明性的文章很亲切,因为涉及到同济和耶鲁。卫生部统编教材来自同济,Goodman和Gilman’s作为美国药理与治疗学的圣经为Goodman和Gilman两位犹太教授在耶鲁教此课程的材料汇总,基本上带man的犹太人为来自德奥的欧洲土地。Gilman的儿子在耶鲁出生时,他尊重自己的同事把Goodman的姓氏放入儿子的Middle name, 而这儿子(Alfred Goodman Gilman)真把这Goodman和Gilman带到了瑞典斯特哥尔摩,儿子因发现重要得不得了的G蛋白而获得诺贝尔奖。他儿子也是耶鲁本科毕业生,然后以他的话说在Case Western得MD/PhD之后,就一路向南,原始工作在UVA产生,又向西南去了Dallas的Southwestern, 在德州不走了,彻底向讨厌的Yankees告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