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随笔

朋友说大师如高山,难以逾越,我说高山带给徒步者的感动,大约高山自己也不知道。
  
27年前硕士毕业,从象牙塔里爬出来,才晓得华人圈除了李政道、杨振宁,还有贝聿铭、马友友,知道华人除了能勇攀科学高峰,在艺术情感的世界里一样也可以做到极致。这个发现让我大大兴奋了一阵,也许在一个宽松的环境里,无论什么族裔,多少都能做点什么。那时的我也追星,虽然自己是丑小鸭一只,还是喜欢看天鹅的优雅,所以第一次去波士顿开会,专门跑去看那个传说中与贝聿铭有关的 Hancock 玻璃大厦。林徽因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建筑师正是带给这份静止音乐灵魂的人。作为外行去凑热闹,心里想看的当然是他的独到之处,看他能打动我吗,也看自己能否认同他人的评价。

说到 Hancock 大厦,不能不说 John Hancock 这个人。John Hancock 是富商,典型的北美贵族 ,衣食无忧后,进军政坛,是美国独立宣言的联合起草人之一,也是麻州的第一任和第三任州长。在联合宣言上他的签名在落款里不仅位置居中,而且非常大,理由是他自认为对这份重要的历史文献,他的贡献最大,所以签名要大些。欧裔骨子的当仁不让不仅在脸上,也落在纸上。所以英文里,Leave your John Hancock signature here 也是要求签名时可以开的玩笑。

当年在古老的 Trinity 教堂边上,有那么狭长的一个三角地带,要修一个现代建筑,要能做到古老和现代交融,又不违约,的确不容易,承接这项工程的正是贝聿铭建筑事务所。去看那个建筑时,那天是晴天,Trinity 教堂在镜面一样的大厦里延展,在现代建筑边上,因为镜面效应,老教堂没有老旧建筑的沉重感,反而与大厦上端反射的蓝天白云融为一体,熠熠生辉。且不说许多玻璃建筑是步其后尘,他在新旧衔接中寻找和谐的理念,依然胜人一筹,这个建筑被称为 Hancock tower 是否是冥冥中的安排。

有意思的是 Hancock tower 在建筑设计和美学上取得了成功,但是经济学上却是败笔,也许是因为开启玻璃材料做外墙的先河,在大暴雨后,大厦出现玻璃破裂,金属支架变形。有意思的是这个建筑虽然是贝聿铭建筑事务所承建,但设计师是贝聿铭的合伙人 Henry Cobb,并不是贝聿铭本人。但是 Hancock tower 力求简洁,追求创新,用几何图形突出现代感,又能对建筑周围的环境有清楚的呼应的这理念给我印象深刻,在我后来去参观的华盛顿的国家艺术馆的锐角和广场上的小金字塔,站在卢浮宫大厅里感受那来自玻璃金字塔的阳光,看着建筑里的各种几何线条,感受合理分流的人群时,又让我想起 Hancock tower。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Hancock tower 为后来的同类建筑提供了极好的参照,谁又能说它对贝聿铭的作品完全没有影响呢。

Hancock 大厦
图|网络后来带着老大去无锡鼋头渚,参观老人祖宅,孩子小,只会在太湖石做的假山间爬来爬去,而我在亭台水榭中流连,明白了英雄自有出处。去上海看白先勇念念不忘的上海国际饭店,看看那个国际饭店里上海市中心的铜牌,想象20~30年代东方巴黎的繁盛。如果像传说中所说,贝聿铭是因为这个建筑给他带来了感动,而投身建筑,那么他就像他自己意念中的玻璃,能把点滴美好折射放大,把自己变成让人感动的高山。

人生如此,堪称圆满。

 

原创|陆芸

版面|王可馨

网页维护|张思泓

往期回顾:

转载 | 你是你生命中唯一的主人

转载 | 美国顶级医院拍的短片:无声却震撼

北美生活

无缘之缘

《无缘之缘》之后续

冬天里的春天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
search previous next tag category expand menu location phone mail time cart zoom edit close